7月29日,一场意义非凡的签约仪式在新能源公司16楼会议室举行。新能源公司与北京市顺客隆副食品公司正式牵手,共同开启北京市供销社系统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征程——这既是新能源公司在北京落地的首个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更是新能源公司所属产业与传统供销社系统深度融合的标志性起点。 签约仪式上,双方领导围绕项目规划、建设进度及长远发展展开深入座谈,并达成共识,一致表示将以高效协作推进项目落地,全力以赴将其打造成北京市供销社领域的标杆示范项目,为行业树立绿色发展的新典范。此次合作的意义远不止于单一项目的实施。双方明确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新能源在北京市供销社系统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拓展供销社旗下产业与新能源业务的多元合作空间,共同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生态。未来已来,新能源与传统产业的碰撞必将绽放更璀璨的火花,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创新实践为首都绿色发展注入的强劲动力!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关键节点,物资公司正以实干担当为集团全年经营指标的圆满完成积极助力、持续赋能。继上半年全面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阶段性目标后,公司持续聚焦终端重点项目材料供应,全力打通供应链“最后一公里”,推动全链条服务能力实现新跃升,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上半年,为确保终端重点项目材料供应“保质保量”,物资公司锚定集团内外部重点项目精准发力,积极洽谈多品类、多模式合作,多措并举力争全线项目100%参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期中答卷”。 精准调配 打造高效保供通道针对不同项目在产品品牌、到货时间、供货体量上的个性化需求,物资公司在平衡自身成本的基础上,联合多家钢厂搭建“专项保供直发通道”,将项目需求摆在首位,大幅提升问题解决效率,让每一份需求都能得到快速响应。 全链协同 筑牢服务保障防线从需求计划接收到货物签收,公司在供应链各环节配备专业人员全程跟踪对接,以“无缝管理”确保全链条供应的高效与优质,用专业服务为项目推进保驾护航。 风控先行 守住经营安全底线面对供货品种价格波动的挑战,物资公司加大投研力量,有效规避各类风险。在严格控制经营成本的同时,实现“零断供、零延误”,为项目顺利推进吃下“定心丸”。 凭借深厚的行业资源储备与过硬的保供能力,物资公司上半年在供应品种和模式上实现双重突破,建材供货体量更是创下近五年新高——累计供应建材6.9万吨,同比增长193%,用实力彰显了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担当。下一步,物资公司将继续深化与央国企及兄弟单位的沟通协作,实时掌握工程进度与项目需求,持续拓展资源品类、优化供应链环节,以更坚实的物资保障助力集团冲刺“十四五”收官,为全年经营目标的圆满完成贡献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严格落实市委审计办、市审计局、市经责联席办《关于天津市经济安全审计监督网格化治理机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切实把审计监督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集团于7月30日举办了新准则背景下内部审计程序及实务操作专题培训,为集团经济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注入专业动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忠晓,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汪涌出席,集团审计部全体人员,各级子公司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对象、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部门负责人、经济安全审计监督网格员及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人员共 90 余人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旨在提升各级公司“一把手”做好经济安全基层基础工作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紧迫意识,有效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有力防范化解经济风险隐患,提升集团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实务操作能力,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更加规范、高效、精准。培训结合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最新变化、天津市内部审计相关立法情况以及经济责任及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刻内涵,深入解读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规范开展方式、常见问题解析、审计报告及配套文书的规范编写方法,以及审计整改报告撰写与整改完成认定等关键内容。培训过程辅以大量的实务操作讲解及案例,助力参训人员精准把握新准则的修订背景与核心变化,全面掌握内部审计程序的最新要求。通过本次培训,参训人员对新准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进一步全面掌握了新准则下内部审计程序的规范性要求。参训人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既高屋建瓴、立足前沿,又深入浅出、贴合实际,培训内容有效促进了理论知识向实务能力的转化,对提升内审人员实务操作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未来,集团将继续关注内部审计领域的最新动态,定期组织多元化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推动内部审计工作不断优化和提升。同时,将把本次培训成果切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成效,为集团的经济安全、防范风险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7月25日,滨海建投集团召开2025年上半年经营工作会议,全面总结经营成效,分析存在问题,部署下半年攻坚任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忠晓,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汪涌出席会议并讲话,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殷强主持会议。集团领导、外部董事出席,各部室及二、三级子公司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相关部室和各二级子公司做了工作汇报。会议指出,上半年在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室和子公司的共同努力下,集团上下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深入实施“1258”发展战略,紧盯年度任务指标,强化落实举措,在深化“三新”“三量”上用力见效,经营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6.28亿元,同比增长33.4%;利润总额1.18亿元,同比增长60%;经营回款62.51亿元,同比增长12%。资产盘活收益3.36亿元、清退出清企业3户;市场化收入、新设专业公司收入增长势头强劲。集团各项经营指标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大幅高于去年同期,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汪涌总经理在会上要求,要以集团“1258”发展战略为指引,围绕融资化债、市场化转型两大目标,按照“保增长、调结构,挖潜力、盘存量,强管理、降成本,防风险、守底线,讲团结、强执行”的经营方针,持续加力、创新突破、攻坚克难,全力实现全年各项经营指标。杜忠晓董事长在会上要求,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当前经营工作总体上的问题是传统业务效益不够高、新业务增长不够快;具体问题是两个涉及土地的大项目有不确定性,要加力推进并提前谋划备份方案,确保指标完成。二是要坚持科技创新,要“转观念、调组织、建平台、创模式、定策略”,通过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降本增效、驱动新兴业务快速增长,要通过并购和新建模式同步推进新能源等板块加快发展。三是要打好资产盘活攻坚战,全力推进“四地五房”的盘活工作,即黄港区域土地、中心渔港区域土地、环保产业园土地、边角地和融商大厦、宝龙一号楼、聚兴商务园、中心渔港商业房产、规划展览馆的盘活,要紧盯节点、压实责任、创新方式,确保完成全年盘活任务。四是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将学习教育与落实经营指标、抓好安全稳定、促进转型发展等结合起来,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确保年底向集团交出满意答卷。会议要求,集团上下要进一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狠抓落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全力以赴投入到下半年的各项工作中去,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好全年各项经营工作任务。
近日,滨海一号物业公司成功与沈阳新松点石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举标志着物业公司在开拓具身智能化设备在物业领域应用上迈出坚实步伐。 新松点石科技有限公司,在智能科技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优势,其主要业务聚焦在智能服务机器人、低速环卫清洁机器人以及工业园区低速无人驾驶等领域。核心产品包括智能清洁机器人、物品配送机器人、智能巡检机器人等。 根据协议,滨海一号物业公司与新松点石科技有限公司将基于在各自业务领域的品牌、技术优势和发展潜力,就具身智能清洁机器人在物业应用相关场景的新兴智能设备进行共创研发和落地应用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将新松点石科技在智能清洁机器人、物品配送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等领域的机器人技术研发成果,结合物业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城市空间运营服务方面的丰富经验,共享渠道与资源,实施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 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物业服务平台,将新松智能科技应用于更多实际场景,推动智能科技的普及和应用,同时,借助新松点石科技的智能技术,提升物业管理智能化水平,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推动双方在业务上的快速发展,为行业树立新的标杆,引领物业管理和智能科技领域的创新潮流。
近日,轨道交通B1线十标段外滩公园站一期主体结构封顶,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外滩公园站位于滨海新区上海道外滩公园北侧,呈东西向布置,是一座长度523米的地下二层岛式车站,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车站主体分两期施工,本次实施的一期工程是新华路西段443米部分,本期工程的顺利封顶将为外滩公园站—塘沽站盾构始发创造有利条件。 自开工以来,项目紧紧围绕工程建设目标,挂图作战、严抓共管、统筹安排。面对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复杂、管线切改繁杂、单侧交叉施工等诸多困难,项目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调整资源配置,做到各项作业高效、有序开展,为一期主体竣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外滩公园站正在推进盾构区域移交工作,二期切改、地连墙施工准备等相关工作。下一步,项目团队将乘势而上,积极做好二期围护结构快速闭合、风险源全过程管控及多方协同服务保障,确保B1线按期高质量建设,为滨海新区“轨道上的京津冀”再添强劲动能。
近日,生态投资公司《滨海新区生活垃圾焚烧设施提标改造工程》获得2025年度“两新类”第一批超长期特别国债0.6320亿元资金支持。该笔国债资金可以有效缓解生态投资公司设备更新项目资金压力,助力提升公司经营效益。 目前,生态投资公司滨海新区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存在运营时间较长、设备老旧、运行效率较低等问题,需对其进行设备更新和改造。在新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生态投资公司会同下属环保、环汉公司,分工协作、统筹联动、同向发力,在得到申报的通知后仅用不到两周时间即完成了项目立项、规划、用地手续、施工手续、环评、能评及相关资金证明文件,形成资金申请报告逐级上报至国家发改委,后经积极跟踪,该项目于近日经由区城管委逐级下达国家对于该项目的投资计划批复。资金到位后,生态投资公司将按照区城管委通知要求,加快前期筹备,做好资金规范使用方案、安全运行及施工管理方案,推动项目按时开工建设,达到项目提升发电量、节约大修费用、减少停启炉费用、节约生产辅料成本等预期目标,助力公司在降本增效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 近日,渔港公司启动滨海鲤鱼门街区存量资产盘活工作,进行夜景灯光改造与业态招商升级,全力打造京津冀吃海赶海新地标。 消息一经发布,便迅速引发主流媒体的广泛聚焦与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成为城市热议的焦点话题。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揭晓此次升级背后的精彩亮点看看究竟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变化!滨海新区因海而生,渔盐文化底蕴深厚。每年金秋九月开海节,码头上千帆竞渡、虾蟹满仓的丰收景象,是天津渔盐文化的鲜活缩影。作为全国罕见的一线海景四合院建筑群落,滨海鲤鱼门以“日出东方、鲤跃龙门”为设计理念,以本地渔业文化为灵魂,定位为天津最东端的日出祈福地和国潮沉浸式夜经济综合体。 非遗国潮演艺来袭 运营方鲜范蕾奥(天津)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上海陈薪伊艺术中心、上海星空间等,将打造以天津在地非遗国潮文化为内核的戏剧剧团,融合二次元、即兴喜剧、音乐剧等形式。目前,剧团已入驻滨海鲤鱼门街区,正紧锣密鼓地开展排演工作。开街后,2300平方米剧场将上演沉浸式餐饮音乐剧《化鲤》,剧团开办的“戏精学院”还将提供培训、研学、换装体验和游客角色扮演等交互式活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文化魅力。公平海鲜市场与狂欢盛宴 滨海鲤鱼门将打造具有公信力的公平海鲜市场,实行“海鲜甩三甩”,保证足斤足两、平价保鲜。游客可到码头大排档加工海鲜。九月中旬起,为期25天的“津门浪涌・渔悦金秋”海鲜电音嘉年华将开启,融合开海民俗、潮流电音与啤酒海鲜美食,持续至“十一”黄金周,迎接全国各地游客光临。夜间文旅综合体亮相“滨海一夜鱼龙舞,火树银花不夜城”,生动描绘了滨海鲤鱼门即将全新亮相的夜景亮化工程。升级后的滨海鲤鱼门将成为夜间“吃住玩买”一站式目的地,届时创新运用光影科技,以观海楼为主轴,打造赛博朋克风十足的音乐灯光秀,将夜间景区化为涌动的海洋活力能量场。新增戏剧主题民宿、非遗文创商店和“天津早茶”特色餐饮,游客可边赏曲艺边品尝琳琅满目的天津早点和各色小吃。同时,其将与国家海洋博物馆、泰达航母主题公园、妈祖文化园形成差异互补的“海洋文旅黄金矩阵”,丰富游客“两天一晚”游玩体验。 此次焕新不仅是文旅街区的升级,更是天津海洋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举措。滨海鲤鱼门正加速崛起为以文化为魂、产业为基、港城联动、活力焕发的海洋文化新地标,为港产城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