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公司与国网(天津)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接洽中心渔港污水处理项目绿电使用工作,并于近日完成了市场主体注册及绿电交易(使用)准入工作,具备7月份使用绿电资格。依据《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做好天津市2022年度碳排放报告核查与履约等工作的通知》(津环气候 〔2023〕25号)精神,中心渔港污水处理项目在2024年下半年重点排放单位核算净购入使用电量指标中,可为滨海新区工业能耗贡献1200兆瓦减量指标,今后每年贡献指标不低于2000兆瓦。生态公司将借助此次工作,研究推进其他运营项目纳入绿电交易,在当前绿电价格下降的市场趋势下降低自身运行成本,同时为滨海新区能耗减量工作做出贡献。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与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6月28日,由新区国资委主办、集团承办的滨海新区第三期“国资国企大讲堂”在滨海一号酒店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以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天津市十项行动目标任务为主题,旨在提升国资国企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此次培训紧紧围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邀请北京和君咨询公司资深咨询专家袁玉刚老师作为主讲嘉宾。袁老师围绕“淡马锡国有资本运营模式”这一主题,从淡马锡的历史背景、运营模式、模式局限以及可借鉴之处等四个方面,为来自新区各功能区、各直属国有企业的近300名干部作了题为“淡马锡国有资本运营模式”课程讲授。滨海新区国资委副主任吴晓航出席并在讲话中指出,淡马锡模式作为一种国企改革模式,近年来备受关注。经过多年的发展,淡马锡模式已经有效实现了对政府股东负责和坚持市场化发展目标的兼容,找到了突破国企经济效益不高、借助垄断获得较高利润但效率较低、公司治理不佳等问题的路径。通过此次培训学习,下一步我们要在淡马锡国有资本运营模式,特别是公司治理、经营管控和效益这些方面加强学习,与淡马锡代表的国际标准逐步接轨,在我国制度环境下,持续做好公司治理和授权管理改革。当天,集团领导干部及员工积极参与学习。同时,为进一步推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集团组织5家子公司作为代表参与了宣传推介活动。5家子公司结合近两年来在资产盘活、经营拓展、产业焕新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了各自的市场化转型亮点,获得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认可和好评。此次“国资国企大讲堂”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滨海新区国资国企干部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为推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注入了新的动力。
近日,轨道交通B1线再传喜讯。轨道交通B1线友谊道站至金临道站区间主体结构顺利封顶,国祥西道站至滨海西站区间双线顺利贯通,一起来看一下—— 轨道交通B1线友谊道站至金临道站区间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轨道交通B1线13标友金区间主体结构封顶,标志着项目全面转入车站附属结构施工阶段,为该工程如期交付、高质高效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起步区融忠南路与金海道,汇通道、规划金福道、规划金临道交口位置,标段施工范围为友谊道站至金临道站,共新建金临道、友金区间及友谊道站改造工程。进入6月,项目团队通过高效的施工组织,3台汽车吊设备有序作业,利用七天完成了区间最后一块结构顶板施工,实现了区间主体结构封顶。混凝土浇筑期间采用,2台天泵及12辆混凝土罐车,用时11小时完成区间顶板592立方米混凝土浇筑。施工期间,该项目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了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预控机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时梳理、分级和管控重大风险,施工前进行条件验收并进行风险因素交底,定期开展机械、临电、消防等专项检查,确保项目安全稳定有序推进。 轨道交通B1线国祥西道站至滨海西站区间双线顺利贯通随着刀盘平稳破壁而出,轨道交通B1线一期工程国祥西道站至滨海西站区间(以下简称国滨区间)双线顺利贯通,与Z2线在滨海西站成功“牵手”。这标志着轨道交通B1线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后续工程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国滨区间隧道全长1.1公里,采用直径6.8米的土压平衡盾构机掘进施工。隧道左、右管片外径最小间距仅有3.5米,且小间距路段长达220米,给隧道盾构作业带来了极大挑战。面对“小净距施工”难题,轨道公司组织项目“左右”兼顾,精准控制。先行施工右线隧道,建立试验段,调整掘进参数,掌握地层情况,并总结经验指导左线掘进,通过深孔注浆,加固地层,确保地层扰动最小;加固隧道四周2米范围,加强隧道与地层之间的联系,保证周围浆液、土层与隧道结构的共同作用。此外,项目充分运用盾构机全自动导向系统提供的实时姿态数据,逐一记录施工过程中数据变化情况及不良地质情况,对盾构掘进参数进行控制,把握盾构姿态;对接收洞门进行洞门探孔检查,查看涌水涌砂情况,并根据情况布置辅助降水井,将水位降至安全范围,同时,准备好注浆泵及相关的应急抢险物资,多措并举确保了盾构机安全接收。轨道交通B1线的建成将有效缓解滨海新区地面交通压力,提升出行效率,方便市民出行,进一步改善民生福祉。轨道公司将立足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带领各参建单位继续发扬“三个特别”的建投精神,全力加强各要素保障,推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确保新区轨道交通提速发展。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以文润城”理念,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共同缔造和谐社区,近日,建投地产公司与北塘街道在滨海一号酒店,共同组织了一场以大社区营造为主题的讲座。旨在探讨如何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与文化多元背景下,传承和发扬文化脉络,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升居民文化素养,推动黄港区域社区建设更上新水平。集团副总经理殷强出席活动,与集团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地产公司、渔港公司有关领导干部员工及街道社区代表近200人共同参与了这场培训讲座。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到了良渚文化村社区基金会理事长沈毅晗老师作为主讲嘉宾。沈老师拥有丰富的社区文化建设经验,自2007年加入杭州万科,他先后担任过参与社区文化营造的良渚文化村商业配套负责人、良渚大屋顶馆长,与良渚村民、阿里公益、南都公益基金会联合创办了良渚文化村社区公益基金会并担任基金会第二届理事长,见证了良渚文化村从“美丽的水中小岛”蜕变为五千亩田园小镇的历程。讲座中,沈老师从多个角度详细讲述了良渚文化村的发展故事,特别是如何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建设文化设施等方式,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升社区文化软实力。着重强调了党建引领在社区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分享了良渚社区在这一方面的成功经验。他指出,成功的社区营造不仅依赖于外部资源,更需要内部力量的驱动。他鼓励黄港区域的规划建设和产业运营者要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通过不懈努力推动区域业态、品质、功能的逐步提升。在讲座的互动环节,参会人员就黄港区域发展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了交流,沈老师针对每个问题都给予了详细的解答和建议。他强调,虽然黄港区域与良渚在某些方面有相似性,但成功不能简单复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和创新。专题培训结束后,参加培训员工纷纷表示,将充分吸取沈老师讲授的关于大社区营造方面的经验,进一步优化黄港西扩规划,补足群众需求短板,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建设出一座宜居繁荣的“滨海建投城”。
2024年6月是全国第23个安全生产月,按照《区安委办 区应急管理局关于开展2024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围绕“ 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主题,集团及各子公司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集团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主流媒体走进滨海建投重点项目现场采访调研 今年以来,集团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将“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转化为强大精神动力、工作动力、发展动力,以实际工作成效践行“滨海建投,建设滨海”的光荣使命。全年共承担建设任务67项,总投资超1180亿元,截至目前,这些重点项目的年度投资和建设任务指标已经提前实现了“时间未过半,任务完成过半”。6月18日,中央、市、区级媒体的近20名记者深入西中环快速路跨海河桥、兴港高速以及欣嘉园保障性租赁住房等集团重点项目现场,实地感受了集团的奋斗与成果,并陆续刊发报道。西中环快速路跨海河桥:打通交通新动脉采访团一行首先来到西中环快速路跨海河桥项目现场。该项目是“滨城”建设“十大工程”中“实施双港集疏运工程”的重大项目之一,也是贯通海河两岸的重要节点工程,建成后将极大带动“滨城”核心区域发展,对完善天津港集疏运体系、助力港产城融合、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主桥为单跨下承式提篮简支钢箱系杆拱桥,其主梁总长421.6m、梁面最大宽度64m、拱高82m,建成后跨径位居同类型桥梁世界前列。由于主桥钢梁超宽超重,工程施工难度极大,通过反复论证,将采用大吨位步履式千斤顶,单向、多点同步顶推施工工艺,进行动态竖向顶推力调整和横向纠偏,确保顶推过程中的钢梁应力和线型可控。后续,主桥上部拱肋垂直提升重量近9000t。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跨越海河水域的主栈桥和支栈桥、钢梁顶推与钢拱提升钢管支架基础工程,预计在7月份开始钢梁顶推,届时将标志着项目进入新的建设阶段。兴港高速:打通港口对外联络快速通道兴港高速与京津高速、海滨高速构成北部核心港区“2横1纵”集疏运体系,建成后将直通北疆港区和东疆港区,形成天津港“北进北出”的对外联络的快速通道。项目总投资158亿元。在这里,一系列智能化的施工流程吸引了记者们的目光。只见项目现场正在进行智能张拉、压浆作业,而张拉数据和视频则实时传递到指挥部智慧建设管理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建设、监管、施工”一体化,并融合了BIM模型、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旨在打造“以设施数字管养、运行智慧管控、服务方式创新”为鲜明特征的新一代港口集疏运专用货运通道。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施工现场的智能化水平,也将为港产城的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总投资的24%,天津港内主线桥梁正在开展下部结构施工。该项目预计于2026年7月完成建设,届时,兴港高速将成为天津交通强国建设中的一张亮丽名片。欣嘉园保障性租赁住房: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在产业发展与人才引进的过程中,住房和民生服务配套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欣嘉园片区居住人口6万人,保障性住宅开发量超过174万平方米,并引入了天津市肿瘤医院滨海医院、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等高水平的医疗、教育服务设施配套。在保障性租赁住房板块,目前已建成约5万平方米。此外,10号地4.83万平方米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预计至2025年5月,欣嘉园片区可提供近1500套、10万平米、满足近4000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投入市场。在项目的样板间,记者们见到户内配置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室内家具、电器、灶具等基本齐备,装修风格简洁大方,适宜各年龄段人群居住。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创建精品工程。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已施工完成,正在进行室内粗装修和外檐施工,预计今年年底竣工。最终是精装交付,基本可实现拎包入住。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极大改善周边产业蓝白领人员居住环境,实现职住平衡、产城人融合。同时,还将为区域内吸引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等生产要素集聚,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引进提供坚实的支撑。 下一步,集团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提升项目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加快推动港产城的深度融合发展,为全面打造“四宜”美丽“滨城”贡献力量。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防汛防潮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压实各级管理责任,督促各单位认真做好防汛防潮各项工作,确保集团平安度汛。6月15日上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汪涌带队开展防汛防潮安全专项检查,集团副总经理徐鸣陪同,集团安全环保部、工程管理部、综合办公室负责人参加。检查组先后对海河隧道、北海路地道养护基地,以及津沽一线、华洋辅路等低洼易积水点位进行了检查,重点查看了防汛应急保障措施落实情况,详细了解设备保养、物资储备以及应急队伍建设等情况。集团领导对防汛准备工作给予肯定,并对今年防汛防潮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新区6月15日正式进入汛期,要时刻紧绷安全防范这根弦,充分考虑各种小概率、高风险、超常规情形,狠抓抢险队伍建设,强化应急物资储备,深入排查风险隐患,从严从细抓好各项防御措施落实。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汪涌指出: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做好防汛防潮各项应急准备工作;二是持续压实各级管理责任,确保防范措施层层到位,不留死角盲区;三是不断强化应急体系建设,要进一步明确应急处置流程,不断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认真做好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遇有突发事件,要做到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确保集团平安度汛。
今年6月是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为“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6月14日,市安委会办公室、市应急管理局联合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在滨海文化中心举办天津市2024年“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集团副总经理徐鸣亲自带队参加活动。活动期间,集团副总经理徐鸣组织员工为群众讲解了火灾逃生、中暑急救、燃气泄漏处置等应急知识,并现场解答群众提问,进一步引导群众树立安全防范和责任意识,增强个人安全应急处置能力,营造了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在现场宣传咨询展台,建投集团工作人员通过悬挂标语、集中讲解、互动答题等方式广泛宣传了安全生产法规、政策以及安全生产知识、常识,重点宣讲了如何整治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实现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应急安全知识科普,吸引了现场群众纷纷参与。同时,通过发放宣传册、现场介绍等方式积极促进安全宣传和经营推广相融合,进一步扩大了养老院、房地产等优秀项目的影响力,受到了现场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下一步,集团将以本次“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安全生产的工作实效,通过不断开展应急演练、教育培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活动,切实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将各类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集团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