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滨海建投集团与中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滨海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共同签署四方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AIC股权投资基金正式启动,该合作将为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新区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跨越。此次签约活动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宏网、天津日报、天津广播、津云、滨城时报、津滨海等多家权威媒体纷纷刊发相关报道。当天,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区长罗平,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马明俊,中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竺丰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忠晓,以及滨海产业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寇江华等领导和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了签约活动,共同见证了协议的签署。今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将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大至天津等18个大中型城市。为抢抓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的政策机遇,切实助力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集团与中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滨海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四方单位深化银企合作,共同发起设立AIC股权投资基金。该基金目标规模达到30亿元,首期规模预计为5-10亿元,将主要投资于数字经济、低空产业、智能制造等滨海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为新区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做出积极贡献。四家合作方在各自领域均具备显著优势。集团已形成城市资源综合投资和运营、产业投资和经营、金融投资和服务三大主业,注册资本金300亿元,截至2023年底,总资产2205亿元,主体信用评级为AAA。中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企业重组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滨海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受托管理着规模达300亿元的天津市滨海产业发展基金,专注于支持实体经济和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资本投向;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则凭借商业银行的优势,将为AIC股权投资基金提供专业托管服务。作为此次合作的牵头方,集团与上述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集团在推动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集团将以此次基金设立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国企的担当和责任,推动“城投+产投”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通过深化与各方的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滨海新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在滨海新区的房地产市场中,滨海建投地产公司以其敏锐的政策洞察力和高效的执行力,再次展现了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近日,滨海建投地产公司正式获得了市规划资源局滨海分局批复的津滨塘(挂)2023-4号宗地《土地交付确认书》,并同步取得了阶段性土地出让的《不动产权证》,成为滨海新区首例实现“阶段性土地出让”+“交地即交证”的房地产企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今年5月,市规划资源局制定并发布了《市规划资源局关于优化完善阶段性土地出让支持政策的通知》,对具备分期独立开发建设条件的地块实施阶段性土地出让支持政策。滨海建投地产公司敏锐捕捉到了这一政策新机,公司领导迅速组织各部门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读政策内容,积极与市规划资源局滨海新区分局沟通协调,成功获得了相关政策支持。在市规划资源局滨海分局的鼎力支持下,滨海建投地产公司顺利完成了从规划调整到土地补充合同签订,再到土地交付和不动产登记的全部流程。尤其是在办理不动产登记相关手续的过程中,滨海新区自然资源调查与登记中心主动靠前服务,跟踪审批各环节、在现有常态化“交地即交证”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了“阶段性土地出让”+“交地即交证”的新举措,进一步压缩了办理时限,为企业提供了更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此次政策的成功利用,不仅体现了滨海建投地产公司对新政策影响的敏锐嗅觉和迅速反应能力,更彰显了市规划资源局滨海分局在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政务服务方面的积极贡献。建投地产将以此次为契机,持续关注政策动态,充分利用政策支持赋予的优势,加大项目开发力度,强化品质把控,为推动滨海新区“好房子”建设向更高标准、更优品质发展贡献力量。
近日,在位于天津光明梦得乳品有限公司厂区内,一排排太阳能光伏组件正在源源不断地产生绿色电能,表明由新能源公司投资开发的3.2MW分布式光伏项目已经实现并网运营。该项目充分利用厂区生产车间、收奶间、物流仓库、生产研发楼屋顶和新建光伏车棚,共计4万多平方米的场地架设光伏组件,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预计年均发电量为334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1089.64吨,减少碳排放量3076吨,将大幅缓解企业用电压力,助力企业实现和谐工厂、绿色低碳发展。 项目自开工以来,参建团队通过精心组织策划、精细化管控,积极创新优化,加大协调力度,持续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按计划顺利完成并网发电,获得天津光明梦得乳品有限公司赠送的写有“推进绿色能源发展 彰显国企使命担当”的锦旗。这是新能源公司继中建科技分布式光伏项目、环保产业园分布式光伏项目、瑞德赛恩水业分布式光伏项目、秦滨高速分布式光伏项目以来与企业合作并网运营的第5个项目。新能源公司将继续秉承“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拓展“光伏+工业”模式,助力更多生产企业绿色转型和节能降碳,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深化对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的理解,直观体验滨海新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取得的新成就,连日来,集团组织干部员工参观了“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的“滨城职工重大科技成果主题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忠晓亲自带队,与本部员工一同在科技成果的海洋中遨游,探索科技的无限可能。各基层单位的干部员工也积极响应,分批前往展览现场,共同见证滨海新区科技创新的辉煌时刻。此次展览以“强策源”“促转化”“增动能”“聚要素”四大主题展区为核心,全面展示了滨海新区在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改革先行以及重大科技成果涌现方面的显著成效。展厅内,百余件重大科技成果实物琳琅满目,从“深海一号”的深海探测壮举,到“火箭心”的强大动力支持,再到“玄武芯”的科技突破,每一项成果都令人叹为观止。此外,参观者还能在人工智能、智慧医疗、绿色食品等展区沉浸式体验未来科技生活的便捷与智能,深刻感受到新质生产力为滨海新区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的强劲动力。集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并在日前成功召开了科技创新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创新在集团产业转型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忠晓在参观过程中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之路,通过科技赋能推动集团产业转型升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次参观活动不仅让集团广大干部员工深刻认识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更激发了他们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创新精神。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参观为契机,进一步激发创新思维,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滨城”新篇章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日轨道交通B1线连续取得重大工程进展主体结构封顶盾构隧道贯通为B1线实现全线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车站北路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近日,随着最后一块顶板顺利浇筑,轨道交通B1线七标段车站北路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为轨道交通B1线全线通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轨道交通B1线车站北路站沿河北西路南北向布置,位于永兴道以南、宝山道以北。主体为14m宽岛式站台地下两层双柱三跨箱型结构,结构总长215m。车站附属共设置两组风亭、三个出入口,车站主体采用纵向半盖挖法施工。建成后对改善周边居民出行环境,完善滨海新区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车站北路站施工段位于滨海新区交通主干道上,地下管线复杂、周边建筑物密集,施工场地也极为有限,外部协调工作量大,施工难度大。面对错综复杂的各类管线迁改,为保障施工顺利进行,轨道公司组织项目多次开展专家论证管线迁改施工方案,确保迁改作业畅通无阻,快速打开工作面。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车站北路站由于西侧场地不足,车站施工围挡距离基坑边缘最小净距1.9米,无法满足现场施工机械最小站位,为保证正常施工,项目团队通过设置纵向栈桥顺利解决了交叉作业和场地受限问题。 自开工以来,项目优化施工组织,合理安排工期,夯实班组建设,做好作业人员全过程安全技术交底,加强现场监测频率、强化监测措施,在土方开挖、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喷淋养护、防水工程等作业面提前做好筹划,并安排专人盯控,以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各工序安全质量监督和验收工作,促成了各个节点任务的高质高效完成。车站北路站主体结构的封顶,为后续盾构工程的接收作业提供了稳固的施工基础。目前,轨道交通B1线一期工程七标段车站北路站至广州道站区间左右双线盾构均突破千环,即将迎来双线贯通。 云山道站至新北路站区间右线盾构顺利贯通10月31日,随着“新征程号”盾构机破土而出,轨道交通B1线六标云山道站至新北路站区间(简称“云新区间”)右线盾构顺利贯通,为B1线实现全线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次贯通的云新区间右线为全线其中一个地下隧道段,从云山道站始发,到达新北路站接收,全长约850.2m,埋深10.508m-14.262m,曲线半径350m,是B1线曲线半径最小的区间。该区间位于含淤泥质粘土、粉砂、粉质粘土地层,承载力较低,同时还下穿多处既有管线,面临着地形地质复杂、曲线半径小等多重不利因素,施工难度和技术要求极高。为确保盾构机安全平稳掘进,项目团队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施工方案,严格控制轴线偏差,防止渗漏水,减少地表沉降。施工过程中,项目采用自动导航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盾构施工及设备进行动态化管理,优化调整盾构区间施工参数,及时对施工难度较大的小曲线半径区域进行纠偏,通过智能化掘进、标准化管理,实现了该区间轴线偏差小于50mm、管片错台小于4mm且无渗漏水、无地表沉降的目标,保证了施工质量稳定可控。此外,项目团队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制,对盾构掘进进程进行不间断监测,保证数据实时传递,有问题即刻响应;深入分析研判施工情形,加强风险管控,开展多次应急演练,以实战情形检验并提升团队应急反应能力,有力保障了盾构机的安全接收。下一步,轨道公司将带领项目团队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更具成效的执行力度,安全、高效、快速地推动项目建设,确保全年任务目标如期实现。
为进一步做好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及其直系家属的医康养护工作,滨海新区第一老年养护院彰显国企担当,与天津市滨海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建退役军人康养之家揭牌仪式,于2024年11月6日在滨海新区第一老年养护院举行。活动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与第一老年养护院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双方联合建立“退役军人康养之家”,为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及其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提供优质和全面医康养护、学习娱乐、精神关怀、心理抚慰等服务,打造滨城退役军人康养新模式。
十月华章,诗意流淌,节日的欢腾、丰收的喜悦与满怀的期许交织其中。由滨海建投城更公司主导,联袂泰达建设倾心打造的大港城市更新项目之重要组成部分——高品质居住产品“格调梁园”,再度开启全新篇章,Ⅱ期 188 - 240㎡传世平墅荣耀首发,大港首现江南园林——“涵秀园”与“隐秀花园”实景盛世开放。近日,梁园项目举办“金声玉色·秋日收藏家”活动,以梁园藏品级平墅产品,礼敬港城栋梁藏家。王维在《文杏馆》中曾言:“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银杏寓意着“坚韧”与“沉着”,乃做栋梁的上佳之选,与“梁园”之名的寓意不谋而合,亦与“梁园”产品的营造理念相得益彰。故而,本次活动以“银杏”为主线元素,分为“平墅私享会”与“海晏秋聚”两个部分。 涵秀园实景图 隐秀花园实景图 平墅私享会“格调梁园·平墅私享会”特邀设计师团队亲临现场,从“建筑规划”“立面美学”“园林营造”等方面,为客户当面讲述梁园平墅的前世“金声”。此次私享会共邀请超 60 组大户型意向客户参与,现场反响热烈。尤其是答疑环节,设计师的专业解答,让梁园的产品和品质赢得客户的高度赞誉。19 日当天,同步启动Ⅱ期 188 - 240㎡传世平墅、Ⅰ期 130㎡收官洋房的意向登记。 “平墅私享会”实拍“海晏秋聚”通过艺术展、音乐快闪以及围炉煮茶等活动,邀“收藏家”一同赏鉴清秋园景人间“玉色”。“海晏堂”作为大港首个社区归家大堂,既是梁园门面的象征,又从实用角度为业主提供了“第二会客厅”。自开放以来,备受瞩目,好评如潮。此次新呈现的“涵秀园”是项目社区内的实景园林,独特的山石景观、手工匠造的路面铺装、连绵不绝的水流,皆融入园林景色之中,串联起亭、台、榭等园中要素,古朴之美尽显,与海晏堂前的园林景观有异曲同工之妙。“海晏秋聚”两天活动,共有 120 余组家庭、270 余人次参与。大家穿过海晏堂的“丰收之路”艺术展,聆听“海晏之秋”音乐快闪,抵达“烟火涵秀”的围炉煮茶……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赋予园林灵动之魂,模拟社区生活场景,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让城市焕发活力,实现城市更新中的城市空间优化与城市面貌提升。 涵秀园实景图从来银杏不负秋,如画山河任君游。本次开放的“隐秀花园”,此前作为闲置用地,荒废多年。经过近一年的积极改造,终于重获新生,成为大港街首个中式江南园林公园。 隐秀花园实景图公司深知每一次产品的上新都是对城市人居的一次革新与提升。此次涵秀园与隐秀花园的开放,不仅为城市更新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还为港城人民再增一处“唯美的”的打卡胜地。下一步,公司将以国企高度深入到城市的发展建设中,持续赋能港城区域向上发展,努力为居民营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10月25日上午11点,轨道交通B1线首列车接车仪式在B1线黄港车辆段顺利举行,这是轨道交通B1线工程建设的又一里程碑节点,为后续全线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列车的正式亮相,吸引了来自新华社、天津日报、每日新报、今晚报、天津广播等央级、市级媒体及新区媒体的采访报道。当天,滨海新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陈波,区交运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海燕,区住建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张照宾,滨海建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忠晓,副总经理徐鸣,中车唐山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谭沐等相关单位领导及嘉宾出席仪式。轨道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孟凡贵主持会议。仪式开始前,领导嘉宾和各单位代表上车参观,聆听相关负责人员讲解,详细了解车辆的设计与制造历程。随后,接车仪式正式开始。陈波副区长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滨海新区坚持以轨道交通为中心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建设,进一步提速实施“滨城”建设十大有效投资工程,加快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他邀请与会各界,共同提升轨道交通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为滨海新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此次活动为轨道交通B1线列车首次亮相,车辆的外观设计与新区特色相结合,提取了海洋博物馆的外观剪影及海门大桥的“桥墩”轮廓作为设计元素,车辆整体外观简洁、流畅,又兼具沉稳、力量、前进之感。 走进车厢内部,可以直观感受到更加舒适与人性化的设计。座椅挡风板的造型灵感来源于港口吊机框架,吊环设计则为水滴造型,客室座椅靠背与侧墙整体联通,线条流畅优美。座椅及靠背的尺寸和角度均经过人体工程学仿真计算,确保乘客乘坐舒适。此外,车厢内还设置了大尺寸电子地图屏幕和USB手机充电口等便民设备,通风系统则配备了等离子空气净化装置,并选用了节能环保、温控精度高的变频热泵空调,为乘客提供一个便捷、健康的出行环境。值得一提的是,B1线车辆还引入了多项智能化先进技术,如雷达防撞预警系统、细水雾灭控火系统、走行部监测等,这些技术能有效预警车辆安全风险,提供安全处置措施,为乘客的出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今年以来,轨道交通B1线拉满建设进度条,打破了多项建设堵点,开启了加速模式,先后实现11台盾构机顺利始发,6条隧道成功贯通,3座车站及多个重要结构顺利封顶等关键节点。截至目前,轨道交通B1线一期工程先期实施的19座车站,已有16座车站主体封顶,1座车站主体结构施工,1座车站即将进场。全线总计19个区间中,已有10个区间贯通,3个区间正在双向盾构施工。车辆段、网络运营控制中心等关键设施也在进行装饰装修和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实干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轨道交通B1线首列车的成功入段,是B1线建设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为后期根据联调联试计划开展上线试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轨道交通B1线全体建设者注入了一针干事创业的“强心剂”。高质量提速建设的“战鼓”已然擂响,在接下来的征程中,全体参建人员将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在奋力谱写滨海新区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征程上做出更大贡献。